做快樂的自己,而不是世界想要你成為的那個樣子。
在動盪的社會中培養「反脆弱」
現在的社會,脆弱性越來越強,因為不可預測的事情越來越多。台灣企業的平均壽命13年,也就是説我們都有可能中年失業。
想像一個玻璃杯摔到地上,它碎掉了,它是脆弱的。
那反脆弱是什麼? 堅強嗎?不是。堅強就像一顆石頭摔到地上,它不變,就這樣。
反脆弱是受傷了反而變得更好。
就像彈簧球,摔到地上它不只不變,還彈得更高,彈簧球就是一種反脆弱。
如果你真的失業了,你還有沒有能力過得更好?你是玻璃杯還是彈簧球?
脆弱是在不確定當中受傷,反脆弱是在不確定當中獲益。
如何從不確定當中獲益?
「善用不對稱性。付出有限的損失,帶來無限的收益。」
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在春天時預定了一大批榨橄欖油的榨油機。
等到橄欖成熟的時候發現,今年橄欖大豐收,各處的人都只能來跟他買,他賺了一大筆錢。
事後,很多人說這人真聰明,他會看天文,他從天文當中判斷了今年天氣好,橄欖肯定能夠賺很多的錢。
而真相是泰勒斯之所以能夠賺錢,是因為他具有反脆弱性,他跟別人簽的榨油機的使用條款是期權的形式。
什麼是期權的形式?
他先付一點訂金說:「如果今年橄欖豐收了,那麼你將以現在的這個價格把所有的榨油機都租給我。如果不豐收,我將不租這些東西。」
這種期權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對稱性。
不對稱性來自:「就算橄欖沒豐收,他只會賠一點訂金傷害不大,但只要橄欖豐收了就會得到很高的收益。」
對租榨油機的人也沒有什麼損失,因為他預先拿到這筆訂單。
我們如何善用不對稱性?
不對稱性簡單來說就是「試錯成本低,但擁有高回報的機會。」
以劉慈欣為例,他是《三體》系列的作者,他對自己人生的配置,就是善用了這原則。
他在火電廠做計算機工程師,雖然月入有限,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。
他的關鍵策略在於利用業餘時間追求個人興趣「寫作。」
對他而言,即使作品無人問津,損失也微乎其微,因為寫作成本很低,不影響正常生活。但是,一旦作品獲得成功,所帶來的回報則可能是巨大的。
劉慈欣的代表作《三體》便為他帶來了高達1800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8000萬)的版稅收入。
我們可以從他的經歷學到,即使是從事一份收入普通的工作也沒關係,關鍵在於確保有足夠的個人時間去培養副業或興趣,無論是基於愛好還是專長。
當你發現自己所投入的事業或興趣的潛在損失微不足道,而可能帶來的收益卻非常豐厚時,你就具備了反脆弱的特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