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快樂的自己,而不是世界想要你成為的那個樣子。
心態致勝
心態,才是影響個人學習、成長、人際關係、終身成就、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。
這本書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卡蘿.杜維克( Carol S. Dweck)博士撰寫,同時也是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年度唯一推薦成功心理學書籍(光是這點就很值得閱讀了)。
卡蘿.杜維克博士認為現今生活一切的關係,家庭、事業、人際關係、愛與成長都來自於兩種思維的薰陶下所影響,就是「固定型思維」和「成長型思維」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是哪種思維的人,還有讀完之後想擁有哪種思維模式吧。
兩種思維模式
固定型思維:
相信自己才能不變,想呈現完美的一面。急於證明自己,追求外界的認可。
成長型思維:
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。不怕丟臉、喜歡挑戰。
我覺得我們在學習母語的時候偏向成長型思維,說錯了不怕丟臉所以不知不覺就學會了,但當我們長大了要學習第二語言,變得固定型思維,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,害怕被笑甚至喜歡躲起來學習,這會導致學習的很不順利和緩慢。
兩種思維的差別
對於努力:
「固定型思維」視為努力是丟臉的事情,因為他們相信天份,如果今天要透過努力來達成目標,那就沒什麼特別的了。
「成長型思維」不怕暴露自己多努力,總是不斷訓練,問別人該怎麼做。
對於失敗:
「固定型思維」把失敗當成一個身份,經歷失敗會把自己定義為「失敗者」。
「成長型思維」把失敗當成一個行為,經歷失敗就只是一個過程,只是這件事失敗而已。
腦波差異:
心理學家對兩種思維的人進行測量,一邊答題一邊監測大腦哪一個部分會亮。
「固定型思維」是在宣布對與錯的時候,這代表他關注的是一個事實、一個排名,只要排名好答錯了也無所謂。
「成長型思維」是在分析正確答案的時候,這代表他關注的是這題為什麼對、為什麼錯,把學習擺在優先。
能力和成就的真相
固定型思維限制人的成就⎪成長型思維幫助人取得成就
固定型思維覺得考試是需要用背的,當他們表現不好時就會說:「我腦袋不好,背不起來。」真正的成長型心態的人不會死記硬背,成長型的人會去思考答案背後的原因,做錯了會去思考、改進。
從學習方法上這兩種人就很不一樣。
還有固定型思維可以不努力就不努力,考試及格就好、業績達標就好。
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好一點的學校,比如孩子在很差的高中想要考上台大,這難度很高,孩子們經常是對比的,如果他在這間高中成績不錯,他會覺得:「我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嗎?」這時候固定型思維的自我就會開始出現,說:「你已經很好了。」、「你不需要努力了。」
人都喜歡表現輕鬆也考得好,這種狀態可以帶來虛榮,可以代表你跟別人不一樣,這在心理學上叫:「價值感。」
有正確心態就會有好表現?
美國有一間公立學校「加菲德高中」,這是洛杉磯學業成績最差的高中之一。所以很多老師已經放棄了,覺得學生畢業也不會做需要知識的工作。
這時候來了一個老師叫「賈米・艾斯卡蘭堤」他憑藉著成長型思維來問自己:「我該如何教他們?」固定型思維會先問:「這些學生能不能教。」還有:「如何使他們學習的最好?」而不是:「他們能學會嗎?」
最後,他不僅教會了他們微積分,他和同事還讓這些學生在全國數學考試遙遙領先,在大學微積分先修課,只有三所高中的學生人數高於加菲德高中,這三所學校都是紐約數學和科學見長的頂尖學校。
這項事跡被拍成著名電影⟪為人師表⟫。加菲德高中的多數學生在考取的高分都足以讓他們拿到大學學分。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奇蹟,事實上,奇蹟是成長型思維創造出來的。
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表現
運動界:
這裡有一些大家覺得不適合走體育這條路的案例:身高只有160cm的麥斯·波古斯(Muggsy Bogues)在NBA打球、美式足球身材矮小的道格・弗魯蒂 (Doug Flutie)效力於新英格蘭愛國者(New England Patriots)和聖地牙哥閃電隊 (San Diego Chargers)還有獨臂棒球員比提·葛雷(Peter Gray)打入大聯盟、被拳擊專家不看好的穆罕默德·阿里(Muhammad Ali)成為拳王。
這些案例向我們證明在體育的領域裡,沒有所謂的天份,連獨臂都可以成為職業棒球員,還有什麼是不可能?
直到你開始怪東怪西之前,你都不是一個失敗者。
美國著名籃球教練約翰.伍登(John Wooden)
企業界:
2001年曾被譽為企業界的模範生安隆公司(Enron)宣布破產。還因為造假背上很大的醜聞,為什麼呢?
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是認為,安隆有那麼大規模的造假行為跟它們的企業文化有很大關係。
安隆企業文化是:我們只招有天賦的人,公司裡誰聰明誰就大聲,導致企業的員工不敢犯錯,員工寧願改帳本、做假帳,也要顯得自己很棒。
再說一個定型心態的領導人案例:
福特汽車當年副總裁李·艾科卡(Lee Iacocca),他是福特汽車的寶貝,他當時有一個有名的言論:「福特汽車是一個大帝國,亨利・福特是國王,我是王儲。」福特汽車的高管像在城堡裡面辦公,每天都有穿著白色制服的服務生待命聽遣。
這就是一種固定型思維,要排場要證明自己的地位,後來李·艾科卡被福特汽車逐出家門,李·艾科卡很生氣,他想要證明福特汽車是錯的,於是他去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。
他工作上的能力確實很好,克萊斯勒開始崛起,但是沒過多久大家發現李·艾科卡的問題,他太看重自己的聲譽和面子,而不是看中公司的本質。他開除了批評他的人,也很少獎勵那些為公司付出極大犧牲的員工。
最後,克萊斯勒也受不了了,決定讓李·艾科卡退休,給了他大量的退休金還讓他繼續享受公司的福利多年。就算這樣,李·艾科卡還是耿耿於懷,還說要用後半生來跟克萊斯勒打官司。
固定型的領導者就是永遠把自己的形象擺第一,他們覺得人有優劣之分,他們先看人,而不是看這個人能不能成長。
我們來看一個正面的案例:
傑克·威爾許執掌奇異公司二十多年,他把奇異公司從140億美金的市值,二十年後做到4900億。傑克·威爾許怎麼做的?
首先他經常會一個人跑到第一線,跟一線的人聊天,從一線人員得到最真實的反饋。因為他覺得很多事情是只有一線人員知道的。
再來傑克·威爾許會花大量的時間跟員工吃飯,這些跟傑克·威爾許吃過飯的,未來也成為各大公司的CEO,因為傑克·威爾許認為他最重要的職責是培養人成長。
最後傑克·威爾許經常認錯,他在他的自傳中闡述的他犯下的錯,我這裡錯的不好、我那裡做的不對,這就是一個成長心態的表現。
人際關係:與人的相處模式
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恨與寬容的問題。有一位新娘到了婚禮現場,在教堂等著她老公,結果那天她老公沒來,落跑了,老公跑去了大溪地度蜜月了。
這時候家裡的人問她怎麼辦?老公不來了,婚禮還辦嗎?
她說辦啊,到了儀式的時候她換上黑色禮服,跳了一段舞。她把一段丟臉的狀況變成自己大放光彩的時刻,這位女孩隔天躍上全國媒體,成為絕佳勇氣人物。
過了兩年她和另一位更值得的人結婚了。這就是恨與寬容的關係,如果她是固定型思維的人,那她會恨他一輩子,現在很多人在感情裡就是在相互折磨。你傷害了我那我就要傷害你!
戀愛心態:
有一些雞湯文會說:「只要需要你努力的,就說明他不適合你。」帶有這種觀念的人,很有可能結不了婚。因為如果你有戀愛的經驗,有正確的觀念,你會發現有哪一段關係不是需要兩人不斷互相磨合,然後走到一起。
校園暴力:
無論是霸凌的一方和被霸凌的一方,都存在著固定型思維。美國發生很多次校園槍擊案,那些拿槍掃射的孩子,是平常整天被欺負的人。他們為什麼要拿槍去攻擊,因為這就顯得他們佔據優勢,喜歡看著其他人逃跑尖叫,這會顯得他很強大。所以這兩方都存在固定型思維。
想要減少校園暴力的方法就是老師及早介入,教導學生成長型思維。不是說你沒有欺負人很好,這是一個狀態,而是說我看到你最近跟別人有很好的互動,這樣很好。
這才能夠讓他找到如何和跟他人良好的互動還能獲得成就感的方法。這點在青少年是特別困難的。
成為一個良好的父母、教練、老師
首先需要明白一點,成長型心態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成長型心態的孩子。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是成長型心態的父母,自己很努力怎麼孩子這樣呢?
成長型心態不是靠遺傳而是靠教育出來的。就算你是成長型心態的父母但是你不懂得教育的原理,你依然可能會不斷誇獎孩子聰明、有天份,所以我們要學習誇獎孩子的方法,下面會提到。
怎麼樣才能培養出成長型的孩子,最重要的是兩點:
1. 關注於成長而非天賦。
天賦並不重要,就算有微小差異,但這不重要。
2.可以批評,但是要建設性批評。
批評不是污辱、恐嚇更不是打他,批評的建設性是跟孩子商量怎麼做才能變得更好。
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會出現的狀況是「用最差的方法去求最佳的結果。」很多父母有一種思維是我的孩子怎樣算成功?考試台清交才算成功,別的都不算,他們根本不管孩子的興趣是什麼,孩子想成為的人、在努力的事情,他們都不管,只要孩子考不上好的學校,就不算成功。
這就是典型固定型心態度的父母,當你用固定型思維去教育孩子,你想追求的是一個成果,但這是最糟糕的方法。
那要怎麼教育出成長型的孩子?研究指出是要讓孩子在「高標準」的環境學習。
在一個貧民窟的校園裡,有一個老師去給孩子教閱讀,在美國閱讀是一個大問題,很多孩子都沒有閱讀能力,這位老師要求孩子要讀《馬克白》《雙城記》《簡·愛》這樣的書,之後這些孩子的閱讀成績得到大幅提高,甚至比那些公立的孩子成績還要高。
當你給孩子充滿挑戰的環境後,孩子會有充分的潛力去發展,成長型心態不意味減少挫折、不批評,關鍵在於你所關注的點是他此刻的狀態對他的評判?還是他努力的方法還有過程?
稱讚的方法:
稱讚孩子的方式如果不對,很容易導致孩子成為固定型心態。
不要稱讚孩子你好「聰明」、「真棒」、「真有藝術天份」「真有運動天份」,當你誇獎的都是固定的結果,會導致他們想追求的是這種感受,怎麼樣可以表現的很聰明,表現的跟別人不一樣。他們就只會去做這些事情。
我們應該誇獎的是「孩子努力的的方向」、「你是怎麼做到的?」讓孩子意識到他們成長、成功都歸功於他做事的方法,這時候他的成長型心態就會被朔造出來。
三種偽成長心態
1.認為自己的亮點是成長心態。
有些人的思想比前開明或是與眾不同,他們覺得自己是成長心態,或稱為「開放心態」但是開明思想跟致力於發展才能是不一樣的。
2.只關注努力。
成長型心態是說努力很重要,但並不全部。如果一個人覺得努力是全部的話,孩子表現不好,父母只需要說:「你不夠努力。」
3.跟孩子說你可以做任何事。
你可以做任何事說多了就變成了一句心靈雞湯。事實上孩子會發現自己根本不能做任何事,這對孩子是不好的影響,好的方法是幫助孩子發覺優勢,鼓勵他不斷努力、不斷嘗試,當他知道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想做的事情時,他才建立了成長型心態。
培養成長型思維
成為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不容易,很多時候是家庭的教育、生長的環境、職場的生態、個人經驗慢慢地影響著我們,這些已經深根蒂固的思維習慣是很難抹滅的。
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改變呢?
1.相信大腦是可以改變的:
作者經常的開關於成長心態的研討會。主要的內容是腦科學。
當大多數人了解大腦是可以成長的,大腦的神經元可以產生更豐富的連結,大腦可以變得更加聰明,他們才有勇氣去改變。
2.放下自我:
放下自我是最難的,如果可以像佛陀說的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」那就進入了無我的境界,你不會過度在乎別人說什麼,你也不會害怕丟臉,這樣做很多事情就會簡單許多。
這裡提供三個放下自我的方法:
接納:
當你發現了自己出現固定型思維的時候,不要著急批評自己,因為當你批評自己的時候,你就陷入了固定型思維。
覺醒:
你需要能夠覺察自己正處於固定型思維,這樣你的接納才有意義。
行動:
做一些行動逐漸改變。
這本書分享到這裡,其實「固定型思維」和「成長型思維」這兩種思維模式都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,我們不會是完全的「固定型思維」或是「成長型思維」,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激發成長型的認知,並且刻意的訓練自己用成長型思維來面對生活,這樣才可以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而非消極的心態。
希望你我都可以成為成長型思維的人,一起加油吧!有任何想法或是想閱讀哪一本書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