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階段的自我

觀察者
初階:「概念化自我」

這個自我最危險。
比如,我給自己定一個概念化的自我說「我是一名的講師,我肩負著推廣知識的使命」。

這個東西之所以危險,就是因為一旦出現了什麼樣的事,跟我所設定的這個概念化的自我不一樣了,我就會無比痛苦。

假如我今天突然失聲了,我說不出來話了,我就會很痛苦。

為什麼很多人在面臨一些狀況,比如在換工作、失業、搬到另外一個城市,或者離婚、孩子長大離開家的時候,都會覺得無所適從,覺得痛苦,原因就是他給自己的界定永遠是一個概念化的自我。

當你用概念化的自我來界定自己的時候,生活中所產生的任何變動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衝擊。因為你不能接受,你不願意失去這個概念化的自我。

問他(她)說:「你是什麼樣的人?」 「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」,「我是一個作家」,等等,這都是我們在用「概念化的自我」來界定自己。

中階:「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自我」

就是我正在幹嗎幹嗎,比如我正在寫文章。
當我能夠意識到 「我正在寫文章、我待會要去吃飯」這樣的想法的時候,這個自我和那個「我說我是一名講師」是完全不同的、對兩個自我的描述。

這個自我就是「我是一個正在做什麼什麼的人」。

高階:「觀察性自我」

這種自我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、我們瞭解最少的,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自我。

心理學告訴我們「什麼是我」,我是我的觀察者。這是一個超驗的自我,是一個虛無的自我。

當你在生氣的時候,怎麼樣能夠讓自己以最快的速度不生氣?

就是當你意識到你在生氣的時候。
你能夠站出來看著自己說,我此刻又在生氣了,當你盯著自己說我此刻又在生氣了的時候,那個生氣的人就不生氣了。因為你成為了你的觀察者。

為什麼閨蜜失戀的時候我們會安慰她:「下一個會更好啦。」當自己失戀的時候卻哭得死去活來?因為當我們在安慰閨蜜時是一位觀察者。

如果你能夠意識到「觀察性自我」去看你的情緒,看你的想法和痛苦。那麼你才能夠學會真正的做你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