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習慣

原子習慣


摘要

1.透過細微的改變,可以帶來巨大的成就。

2.身份認同的轉變是根本,能夠驅動持久的行為改變和習慣形成。

3.四個步驟培養習慣:顯著的提示、吸引的渴望、簡單的行動和滿足的獎賞。

作者介紹

詹姆斯·克利爾(James Clear)是一位深受讚譽的作家、演講者,以及個人發展和習慣形成領域的專家。他憑藉其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和實用的策略,幫助了無數人改善生活和工作效率。他的著作《原子習慣》全球銷售量突破500萬冊,台灣銷售45萬本,並且蟬聯4年博客來書籍之冠。

誰適合閱讀這本書

習慣的養成對你來說會很容易嗎?新年新目標你都有做到嗎?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你可以來看看這本書,也許你可以得到一些實用的方法。

核心提煉

細微改變造就巨大變化

沒看過也聽過的「環法自行車賽。」曾經對英國來說是一場惡夢,因為它們度過了將近一百年的平庸表現,這一百年沒有一位英國選手拿過冠軍。奧運也只拿過一面金牌。

直到2003年的某一天,他們請到了戴夫.布萊爾斯福德當國家隊教練,這名教練跟其他教練不同之處在於他相信並使用「細微改變的力量。」從按摩油的差異(幫助恢復)、洗手的方式(預防感冒)、枕頭與床墊、裝車的卡車內壁刷成白色(更好清潔灰塵防止灰塵影響到比賽用車)等等數百個細微改變。

短短五年的時間,英國自行車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6成的金牌,四年之後的倫敦奧運創下九項奧運紀錄跟七項世界紀錄。同年開始的接下來六年的環法賽,英國拿下五年的冠軍。

這段成功的表現不是靠突然的轉變,而是日常習慣的積累。好習慣會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,壞習慣會讓時間與你為敵。接下來來看看如何改變與建立好習慣。

改變身份認同是關鍵

改變行為分為三個圈。最外圈是結果的改變,中間那圈是過程的改變,最裡面那圈是身份認同的改變。想像一下,你想要完成半馬,那跑完半馬是結果,訓練的計畫是過程,相信自己能完成半馬是身份認同,你覺得哪一圈最重要呢?答案是最裡面那圈「身份認同」。

因為當你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,你會把重心放在想完成的事。但當你以身份認同為基礎的習慣,你會把重心放在希望成為的人。這很像我之前寫過的先問,為什麼?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黃金圈,也是最內圈最重要。

想像有兩個想戒菸的吸煙者在拒絕香菸,第一個人說:「不用了,我正在戒煙。」第二個人說:「不用了,我不抽煙。」你覺得哪一個人更容易戒菸成功?答案是第二個。

因為第一個他只是在試著戒菸,他帶著同樣的身份,卻想改變自己的行為。反觀第二個,他改變了身份認同,他已經不把自己視為吸菸者了。

所以從現在開始,你想要養成什麼習慣就要先成為該習慣的人。

養成讀書的習慣,改成我是讀書人。

養成彈琴的習慣,改成我是音樂人。

養成跑步的習慣,改成我是跑者。

建立好習慣的四個步驟

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行為都是由習慣所控制,而這些習慣是大腦透過「提示」、「渴望」、「回應」、「獎賞」這四個步驟來表現出來,也稱為習慣迴路

「提示」是促使你的大腦開啟的一個行為,會預示獎賞的一點資訊。「渴望」是我們做某件事背後的動力。「回應」則是實際的作為。「獎賞」是我們做某件事想得到的目標。

提示引起渴望,渴望激發回應,回應提供獎賞,獎賞滿足渴望,繞了一圈,又與提示連結。這樣的循環讓你建立了自動化的習慣。

所以我們想要建立好習慣就要把這四個步驟放大並加以利用,方法是:
讓提示顯而易見、讓習慣(渴望)有吸引力、讓行動(回應)輕而易舉、讓獎賞令人滿足。

讓提示顯而易見

當你決定了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時,你是怎麼告訴自己的?很多人告訴自己「我要減肥」、「我要早睡」、「我要學英文」,最後都失敗告終。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缺乏動力,其實他們缺的是清晰。
讓提示顯而易見的公式:「我會於(時間),在(地點),進行(行為)。」

減肥:我會於晚上八點,在健身房運動一小時。

早睡:我會於晚上十點,在床上閉上眼睛。

學英文:我會於早上六點,在書房學英文三十分鐘。

當我們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的人,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。當你養成了哪個時間點要去哪裡做某件事時,之後的每一天到了那個時間,你就會坐不住了。

這邊還有一招是「習慣堆疊」,先找出你的每日習慣,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。
公式是:「做完(目前的習慣)之後,我會執行(新的習慣)。」

靜心:每天早上泡完咖啡時,我會靜心一分鐘。

愛情:每天早上出門上班時,我會給伴侶一個吻。

這一招我覺得很強大,當我套入這個公式之後,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變得很容易,身體的連續動作已經不需要大腦來提醒,而且可以堆疊兩到三個習慣甚至更多。

讓習慣(渴望)有吸引力

當我們想要培養某種習慣,一定是我們渴望這個習慣可以帶來的結果,也就是獎賞的部分。

獎賞的誘惑越大,我們就有可能去做。這時候我們可以用一種策略叫「誘惑綑綁」。

公式是:「做完(我需要的習慣)之後,我會執行(我想要的習慣)。也就是在你想要的習慣之前加上需要的習慣,你必須做了需要才可以做想要。

假如你想要看電視,但又需要寫作業時:

寫完兩個作業之後(需要),我會看電視(想要)。

假如你想要滑IG,但又需要多表達感恩之情:

說出一件感恩的事之後(需要),我會開始滑IG(想要)。

當你用了誘惑捆綁這個策略,就可以讓任何習慣都變得比原本更有吸引力。

讓行動(回應)輕而易舉

很多人高估了自律,而低估了環境。戒甜食最好的方法不是靠著自律的心態,一直告訴自己「不可以吃呀」、「我在減肥呀」,而是不要讓甜食出現在你的環境周圍。當你的環境沒有甜食,你可能根本不會有想吃甜食的念頭。所以要讓行動輕而易舉,最有效的方法是環境設計。創造一個可以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。

想要多運動?

睡前準備好運動服、運動鞋、運動包和水瓶放在門口。

想要健康飲食?

放假的時候先分裝好沙拉放進容器裡。這樣你上班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取得健康食物。

想想看是哪些阻力在阻止你培養新習慣,改變環境把阻力降到最低。

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是「兩分鐘法則」,因為行為變成習慣的關鍵,不在於時間,而是次數。

盡可能讓習慣容易開始,一旦你開始做正確的事,要繼續做下去就比較簡單了。

「每天閱讀三十分鐘」變成「讀一頁」。「寫一篇文章」變成「打開筆記本」。

不要小看這兩分鐘法則,馬拉松的好手都是從穿上跑鞋開始的。

乾淨的環境
讓獎賞令人滿足

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。想要獲得一個習慣的獎賞往往需要長時間的付出,但是要如何堅持到那個時候就很重要了,很多好習慣短期看不到效果就會容易放棄。

我們需要「立即滿足」來延長好習慣的行為,比如你想要養成存錢的習慣,這時候你可以開一個夢想帳戶,然後當你跳過一樣東西不買,就轉同樣的錢到那個帳戶。

戰勝買衣服的誘惑?轉500元進去;不續訂Netflix?轉390/月元進去。

當你看見自己因為存錢的習慣離夢想更近一步時,這種「立即獎賞」會讓你感覺良好,而不是覺得總是在損失。

一項習慣必須讓人感到愉快,才容易持續下去。給自己一點獎賞吧,這才是長久之策。

結語

我從二十二歲開始培養閱讀習慣,這本書是我早期閱讀的幾本書籍之一。

這本書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環境的重要性。自從搬出家後,我就居住在一間四到五坪的小套房,空間不大使得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混為一談,結果就是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休息上。

閱讀完這本書,我開始重視環境對我的影響。雖然可用來分隔的空間有限,但我整理了我的書桌,確保不放置任何可能分散我的注意力的物品。當我坐在書桌前時,我只專注於一件事:自我投資,不論是哪方面。並且我在書桌旁貼了一張激勵自己的話,讓提示顯而易見。

三年之後,我做到了。現在,我能更有效的設計我的環境,有一個專門睡覺的地方,一個獨立的工作區域,而且不再需要在浴室裡煮飯了。